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4-1404
国内刊号:21-1560/T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5901 人次
 
    本刊论文
四川产业结构变迁及新型工业化初探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关于工业化评价体系与阶段时期的划分的理论,实际考察了四川省在2006年工业化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跨越阶段。然后继续深入探讨了四川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与全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相比有何特殊之处。最后针对四川的省情提出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市场化改革和信息化改造工业化的途径加快四川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四川

    一、工业化概念、阶段时期划分与衡量标准

    1.工业化概念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工业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

    2.工业化评价体系与阶段时期的划分

    工业化评价至今无统一标准。目前,世界上在分析工业化进程时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工业化进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六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即工业化准备期;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包括工业化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包括发达经济初期和发达经济高级期。

    3.工业化进程的具体衡量标准

    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人在以上划分阶段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基础上又主要通过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四个指标对工业化进程进行具体衡量。其中,以人均GDP指标最具指导性。

    (1)人均GDP(美元/人)衡量标准:H.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人均GDP衡量工业化阶段的标准模式(见表1)。

    表1: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人均GDP

    (1970年美元值)

    人均GDP

    (1980年美元值)

    时期

    经济发展阶段

    140-280

    300-600

    1

    工业化准备期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80-560

    600-1200

    2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阶段

    560-1120

    1200-2400

    3

    工业化中期

    1120-2100

    2400-4500

    4

    工业化成熟期

    2100-3300

    4500-7200

    5

    发达经济初期

    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3300-5040

    7200-10800

    6

    发达经济高级期

    资料来源: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89年版)

    人均经济总量标准是在汇率法基础上得出的,在运用此标准时,必须考虑美元自身贬值对判断结论的可能影响。所以,在折算时应把比较期的人均GDP换算为1980年(或1970年)美元值,或者把发展阶段划分的数量标准调整为比较期的美元值。折算方法一般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两种(本文按汇率法将比较期人均GDP换算为1980年美元值)。

    (2)三次产业结构(%)衡量标准: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研究证实:工业化演进过程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三产比重相应提高,当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成熟期。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见表2)。

    表2: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三次产业GDP结构(%)

    时期

    经济发展阶段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大于33.7

    小于28.6

    小于37.7

    工业化准备期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小于33.7

    大于28.6

    大于37.7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阶段

    小于15.1

    大于39.4

    大于45.5

    工业化中期

    小于14.0

    大于50.9

    大于35.1

    工业化成熟期

    小于14.0

    小于50.0

    大于36.0

    工业化后期

    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3)就业结构(%)衡量标准: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他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此基础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印证了配第的观点,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就业结构衡量标准主要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得出(见表3)。

    表3: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时期

    经济发展阶段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大于63.3

    小于17.0

    小于19.7

    工业化准备期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小于46.1

    大于26.8

    大于27.1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阶段

    小于31.4

    大于36.0

    大于32.6

    工业化中期

    小于24.2

    大于40.8

    大于35.0

    工业化成熟期

    小于17.0

    大于45.6

    大于37.4

    工业化后期

    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4)城市化率(%)衡量标准: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集聚效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H·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曾如此概括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准备期,城市化率小于32.0%;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时期,城市化率在工32.0%-65.2%之间;在工业化后期,即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城市化率在65.2%以上(见表4)。

    表4:H.钱纳里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城市化率(%)

    时期

    经济发展阶段

    小于32.0

    工业化准备期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小于36.4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阶段

    小于49.9

    工业化中期

    小于65.2

    工业化成熟期

    大于65.2

    工业化后期

    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因此,工业化准备期:人均GDP在300-600美元(1980年美元值,下同)之间;三次产业结构,一产大于33.7%,二产小于28.6%,三产小于37.7%;就业结构,一产从业人员超过63.3%,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小于17.0%、19.7%;城市化水平小于32.0%。

    工业化初期:人均GDP在600-1200美元之间;三次产业结构,一产小于33.7%,二产大于28.6%,三产大于37.7%;就业结构,一产从业人员小于46.1%,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大于26.8%、27.1%;城市化水平在32.0%-36.4%之间。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1200-2400美元之间;三次产业结构,一产小于15.1%,二产大于39.4%,三产大于45.5%;就业结构,一产从业人员小于31.4%,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大于36.0%、32.6%;城市化水平在36.4%-49.9%之间。

    工业化成熟期:人均GDP在2400-4500美元之间;三次产业结构,一产小于14.0%,二产大于50.9%,三产大于35.1%;就业结构,一产从业人员小于24.2%,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大于40.8%、35.0%;城市化水平在49.9%-65.2%之间。

    工业化任务完成后,进入经济稳定增长阶段。此时,人均GDP进一步提高,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将适度回调,一产和三产保持相对稳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走上健康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四川省当前工业化进程判断及对比分析

    2006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37.81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工业增加值3144.72亿元,工业化率为36.4%,这一结果表明四川的工业化还处于中下水平。

    1.从人均GDP水平看,四川2006年人均GDP10546元,根据1980年不变价折算系数和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四川2006年人均GDP约合1979.5美元。对照标准,工业化中期的人均GDP应达到1200-2400美元,显示目前四川已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

    2.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四川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27.1:40.1:32.8稳步调整为2006年的18.5:43.7:37.8。对照标准,我县一产比重在15.1%-33.7%之间,显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最后阶段;二产比重在39.4%-50.9%之间,反映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水平;从三产角度看,比重刚刚大于37.7%,尚属正好达到工业化初期标准。综合考虑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可以认为四川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跨越阶段。

    3.从就业结构看,近十年来,四川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年64.6%降至2006年48.9%,下调15.7个百分点。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则逐年增加,反映四川社会就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正常良性的变化趋势,符合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

    2006年末,四川就业人员总数达到471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有2306.9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有94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有1462.1万人,就业结构为48.9:20.1:31.0。对照标准,四川一产就业人员比重稍大于46.1%,接近工业化初期水平;二产就业人员比重稍小于26.8%,与工业化初期还有一段距离;三产就业人员比重大于27.7%,处于工业化初期范围,综合考虑就业结构水平,可以认为四川工业化进程正在接近初期水平。

    4.从城市化水平看,近年,四川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十五”期间全省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26个百分点,每年约有100万人由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2006年,四川的城镇化率达到34.3%,但全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3.9%,东部沿海地区则达到60%以上。四川的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9.6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四川的城镇化水平排名第26位,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四川省也仅高于贵州、云南、西藏和甘肃,居中下水平。对照标准,四川城市化水平小于36.4%,处于工业化初期。

    从以上分析看,四川工业化进程各项指标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还存在一些差异,对照不同评价标准,指标反映有超前的,也有滞后的。综合起来判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已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跨越阶段。

    三、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情况

    1.环境压力决定四川新型工业化必须是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为代价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低水平、低效率、粗放型的,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能耗水平明显偏高,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等;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我国每增加一个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际水平低10、25和20个百分点;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

    四川的情况和全国一样,某些方面可能稍好些。例如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全国平均水平为90.7%,四川为84.5%;2006年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全国平均水平为64.39%,四川仅为29.53%;2006年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全国平均水平为61.11%,四川为55.09%。因此,要实现四川“工业强省”的目标,必须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

    四川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织进行循环经济规划和政策设计,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针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意识不强的现状,要尽快出台四川省关于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条例。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还必须从产业发展、消费政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其他法规和政策,从而推动四川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二,在政府的地方税收体系中,一方面明确对节能和可再生资源的鼓励政策,可以采取不同的税率规定对能源、可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开征环境税,对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征收额外税收用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恢复,开征高硫煤使用费、提高水资源费等,促使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产业、产品和加强管理减少或消除污染。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指导企业制订和实施清洁生产计划,无偿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第三,建立必要的基金,如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支持和鼓励民间资金、国外资金、市外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四川循环经济产业。特别是采取多种优惠政策,例如零税率,吸引国内外循环经济产业和企业到四川落户,为解决四川每天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寻求出路。

    2.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保障。

    四川作为国家西部工业化战略和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产权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灵活,总体效益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发展,所有制结构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竞争性领域介入过多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2006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9898.8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2.9%,同期,四川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047.6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6.9%;2006年浙江省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9%,四川省为51%;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投资需求的主要推动力,2006年,浙江民间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3%,四川个体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9%。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的民营经济无疑是居前列的,通过与浙江省的对比可以看出四川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很薄弱。四川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很大程度上也是要放弃过去由国有经济主导工业化发展的旧路,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保障。

    信息化、工业化的基础是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四川的市场化水平还较低,通过市场化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要推进四川市场化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能,必须:(1)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确立非国有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要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积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2)促进市场体系的建设,培育要素市场。四川目前仍缺少完整意义上的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四川应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投资渠道;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发展从事信息咨询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改变信息服务主要靠政府和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来完成的状况,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四川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当前,四川省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依然是工业的主体,真正代表现代高新技术前沿的产业比重很小,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仍然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不能离开这个国情。不仅如此,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将为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就业巨大压力、满足高新产业发展对基础产业的需求奠定长期而重要的基础。并且,四川在“一五”、“二五”以及“三线建设”过程中已经建立起完备的传统产业体系,这是四川进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因此,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不能排斥传统产业的存在和发展,而且还必须以传统产业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和支撑。

    信息化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根据四川资源优势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四川应大力发展软件业。软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灵魂。成都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的不少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成都计算机所有很强研发能力,四川应致力于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上形成高质、高效、工业化开发,使四川成为西部和全国的软件强省,成为中国软件出口基地;同时,四川应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通过电信服务的扩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四川信息网络体系。(2)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四川传统制造业。对于四川来说,要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四川装备制造业。四川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近年来竞争力下降,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生产技术、工艺已经落后。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系统化水平,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滕采模,李明山,朱峰,张青松。 新型工业化是四川工业强省必由之路[J]. 四川省情,2007,(2)

  [2]杨继瑞。 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与对策[J]. 四川省情,2006,(1)

  [3]王建军。四川省工业化的重点:信息化带动的制造业[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4]马明媛。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大连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